周穆王与西王母相见的故事,在正史中并无记载。最早提及此事的文献,是一本名为《穆天子传》的书。这里所说的“正史”,主要指的是《史记》。在二十四史中,只有《史记》涵盖了战国以前的历史,而在《史记》里,确实找不到有关周穆王会见西王母的任何记录。因此,许多历史学家认为,这段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。
然而,也有另一种可能性:周穆王确实曾经见过这位传说中的西王母,只是司马迁在撰写《史记》时遗漏了这段内容,导致其未被记载。至于这件事的真实性,以及西王母究竟是何许人也,今天我们很难说清楚。但我们可以从故事的起源和背景方面进行探讨。
先来说说这个故事是如何产生的。大约在西晋时期,有一位盗墓贼挖掘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。盗墓者取走了墓中的金银珠宝,却并未动用大量的竹简文献。事情败露后,西晋官方展开了抢救性发掘,确认这座墓葬属于战国魏襄王。对墓中竹简的整理工作随即展开,发现了多部书籍,其中最著名的便是《竹书纪年》。许多现代历史爱好者声称这本书颠覆了正史,但实际上,它与传统正史仅在细节上存在差异。
展开剩余84%在整理竹简时,除了《竹书纪年》,还出土了另一部书,后世称为《穆天子传》。实际上当时发现了两本书,分别是《穆天子传》和《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》。因两者内容紧密相关,后人将它们合为一体,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《穆天子传》。这部书大约有六千多字,分为六卷,前四卷讲述周穆王巡游天下、会见西王母的故事,第五卷记述周穆王的两次东游,第六卷则是关于周穆王美人盛姬在归途中去世的事件。这便是周穆王会见西王母故事的最早文献来源。
但我们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。首先,这本书是从战国中期诸侯魏襄王墓中发现的,而魏襄王生活的年代距离周穆王时代相隔大约六七百年。也就是说,这些记载其实是战国时代的史官对数百年前事件的描述,类似于我们现代人写明朝初年的历史一样。鉴于当时历史记录方法不成熟,传说混杂于历史中是非常可能的。
其次,这些竹简出土于魏襄王墓,但并无确凿证据表明这些竹简全部都是史书。魏襄王或许是个游记爱好者,生前喜欢这类记录,才将这些书籍一并随葬。换言之,战国时期的这本《穆天子传》或许更接近某种“文学作品”,甚至是小说,而非严谨的历史记载。这种可能性不可忽视。
因此,从故事起源来看,我们很难确定周穆王会见西王母事件在正史中是否真实发生,也难以明确西王母的真实身份。
接下来,如果我们依据《穆天子传》的具体内容,是否能够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呢?整部书中,描述周穆王西巡的篇幅约四千字左右,其中周穆王与西王母相会的记载集中在第三卷,字数不到三百字,内容如下:
“吉日甲子,天子宾于西王母。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。好献锦组百纯,组三百纯。西王母再拜受之。乙丑,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。西王母为天子谣,曰:‘白云在天,山?自出。道里悠远,山川间之。将子无死,尚能复来?’天子答之,曰:‘予归东土,和治诸夏。万民平均,吾顾见汝。比及三年,将复而野。’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:‘比徂西土,爰居其野。虎豹为群,于鹊与处。嘉命不迁,我惟帝女,彼何世民,又将去子。吹笙鼓簧,中心翔翔。世民之子,唯天之望。’天子遂驱升于弇山,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,而树之槐。眉曰:西王母之山。”
从这段记述来看,周穆王与西王母的对话更像是后世总结和编撰的产物,当时的人很难以如此方式对话,也极可能是后人附会加工。
不过,这段叙述之前,书中还详细描述了周穆王前往西王母国的路线。值得注意的是,先秦时期其他典籍如《山海经》《管子》和《尔雅》也曾多次提及“王母”一词,说明西王母可能并非纯属神话。
正因为如此,千百年来关于西王母是否真实存在、她的国度位置为何,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。双方均持坚定观点,并各有论据支持。
现代考古发现促使多数学者倾向认为,西王母或许存在,但她并非神话中掌管长生不老药的仙女,而很可能是西域某游牧部族的女酋长。
这一观点颇具合理性。周穆王作为西周中期的君主,其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,也有过西巡的记载。历史上的西周较少神话色彩,政治与社会结构与后代相似。西周开国时,周武王和周公致力于巩固统治,实行封建诸侯制;成康之治时期国力安定,类似汉朝文景之治;到了周昭王和周穆王时期,开始对外扩张,周昭王多向东南征战,周穆王则主攻西方。
历史学者考证,周穆王曾两次征讨犬戎,迫使多数西戎部族臣服,并按照分封制度册封他们,这与《穆天子传》中周穆王与西王母的交流大致相符。
因此,周穆王确实西巡无疑。
接下来关键问题是,西王母之国究竟在哪里?她是否真实存在?
《穆天子传》清楚记载了周穆王的路线:由洛阳出发,北渡黄河,翻越太行山,经包头、贺兰山,再过祁连山,沿天山北路抵达西王母所在之地。
但对于天山以后的具体行程,却存在争议。书中称周穆王走了3.5万里,依现代标准推算,几乎可以直抵埃及。
因此,许多现代小说戏说周穆王见到的西王母是埃及女王,甚至是著名的埃及艳后。但这几乎不可能。因为埃及艳后生活在西汉中后期,距周穆王时代相差一千多年。
多数历史学家认为,《穆天子传》中所用“一里”非后世所认定的五百米,而是西周时代的“小里”,约七十七米。依此计算,西王母国应位于敦煌、酒泉一带。
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符。西周时期,周穆王西征,以当时交通条件,有能力抵达敦煌和酒泉,甚至新疆一带。该地区主要是游牧民族,女性担任首领亦属可能。
从交通和时间成本考虑,周穆王带领庞大随行队伍,一两年内往返敦煌至新疆可行,但远赴欧洲或埃及则不现实,且若去欧洲或非洲,其他文明理应有记录,却无此史料。
因此,当代绝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:周穆王确实曾西巡,抵达今甘肃、新疆区域,遇见一位游牧部族的女首领,二人谈兴甚浓。后世对此故事反复演绎,形成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形象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同创优配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